第四届 “奋斗的青春最美丽” 大学生就业创业人物 (十九)基层就业 ▏医学院 王晶晶

2023年6月9日   点击人次: 535   

不问苦乐,不问得失,尽力奋斗的青春最美丽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2022年7月我毕业于西安外事学院临床医学系护理学专业,同年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,服务于陕西省宝鸡市千阳县应对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工作领导小组(指挥部)工作。大学期间,曾担任学生干部等职务,曾获得“2019年全国高校爱国诗词大会陕西省二等奖”、“2019年第四届全国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竞赛优秀奖”“2019-2020学年国家励志奖学金”、“2020-2021学年国家励志奖学金”、“2022届优秀实习生”、“2022届校级优秀毕业生”、“陕西省2022届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”、 等荣誉称号。2019年参加“关爱保护野生动物”大学生公益活动,为改善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奉献了爱心和行动,被活动组委会特授“爱心使者”称号。在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环保知识竞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。

罗曼•罗兰曾经说过:“不问苦乐,不问得失,尽你的力量去奋斗”,在这近一年的服务期内,我努力发挥着志愿者 “奉献、友爱、互助、进步” 的精神,为千阳县做着属于自己的微薄的贡献。用短暂的时间去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。

在我看来,志愿者这个名字不是一种荣耀,而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,是一群热血沸腾,满怀理想的年轻人在用青春为社会描绘爱心的色彩。它意味着志愿者要用理想和信念燃烧青春的热情,用知识和技能来报答祖国的培养,以奉献和付出实现着人生的价值。大学期间主修的是护理学,对文案工作不甚了解。在千阳县防控办服务期间,负责的工作更多的是文案方面和接听群众来电的工作,是繁琐而充满挑战的。为了克服自身不足,除了向同事们学习经验外,在业余时间不断加强对公文写作知识的学习,对最新疫情防控政策的认真研读,学习专业术语,并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。现在,可以独立开展一些工作。既然选择了做西部计划志愿者,就应当牢记哲词:“尽己所能,不计报酬,帮助他人,服务社会,践行志愿精神,传播先进文化”。

作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,一名医学生,我深知疫情就是命令,防控就责任。在医护人员紧缺的情况下,我再次穿上白色战袍前往一线,在包抓单位参与开展核酸检测工作,奋战在抗疫一线。来到此次的核酸检测点,我穿上了厚重的防护服,开始进行核酸采样,抬手、取样、收回......几个动作我重复了一次又一次。笨重不透风的防护服使我的身体逐渐被汗水浸湿,随着人数的增多,汗水也越来越多,从头上流下遮挡了我的眼睛。如果说西游记里面的火焰山真的存在的话,我想应该也和现在穿着防护服的我感觉一样。村里三级卡点严格执行”逢人必检,不漏一车、不漏一人”的规定,为筑牢疫情防线,在当地村支书的带领下,我收拾东西前往行动不便的老人家里进行核酸检测。笨重的防护服和核酸检测箱,让我前进的速度逐渐减慢,但为了让点位疫情防控工作更好地推进,我咬紧了牙关,加快了步伐。


        图片1.png 图片2.png


凛冬黑夜,皓月当空,抵抗疫情,我们战斗在一线。我始终坚信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,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。凛冬过后,星河长明。我没有见过筑城的甲秀楼,但是我见过凌晨两点的核酸检测现场;我没有感受过平坦的路程,但是我体验过车辆下乡的颠簸;我没有去过桑拿房,但是我明白穿着防护服的汗流浃背。在疫情期间志愿服务中是能文能武的多面手。既能“文”,做核酸检测信息的统计者,也能“武”,当搬运物资中的“女汉子”。面对艰巨的任务,迎难而上从不退缩,积极主动为群众提供服务,待人接物有耐心。利用所学知识,在防控办工作岗位上一心一意为群众服务,助力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开展。疫情期间,始终坚守在疫情防控专班阵地上,核查统计全县疫情防控各类信息数据,做好疫情防控准备工作,及时与联络员联系,认真细致比对数据,实时动态更新。

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“疫”中,时刻保持战时状态,发扬勤勉敬业、务实肯干的优秀品质 ,用实际行动证明,青年志愿者们不惧风雨、勇挑重担,坚定不移在各“疫”线战场上同新冠病毒斗争到底,生动诠释“强国有我、请党放心”的青春信念。


        图片3.png 图片4.png


参加志愿服务,是长才干,增知识,受锻炼的机会,也是 “向实践学习,向人民群众学可”的机会,我将继续弘扬 “奉献、友爱、互助、进步”的志愿精神,立足本职,建功成才,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全心奉献,同时努力在实践中学习成长,在工作中向服务地的人民群众学习,践行觉员职责、不辱党员使命!

我将用我的一生铭记这一段美好充实的志愿服务的日子,继续发扬志愿服务精神,立足本职,奉献自己,让西部计划的精神永远传续下去!

“处鱼化龙之地,为鱼化龙之事,寄鱼化龙之望”成为外事人共同的价值追求,以“爱岗敬业、感恩奉献”为基本准则,“自强、敬业、感恩、奉献”为外事学子共有的品格。从黄藤董事长创办外事学院的自强创业精神1.0,传到优秀教师们的自强事业精神2.0,再传到我这样的普通外事学子们的自强学业精神3.0,大学精神,薪火相传,这可能就是“鱼化龙精神”生生不息的诠释和传承吧。

我曾是外事学院的一名普通学子,在鱼化湖旁求学,聆听着雨花公主的传说,渴望“鲤鱼跃龙门”。感恩遇见过这些美丽而充满智慧的老师们,带领我遨游知识的海洋,领悟大学之道,“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”。通过老师们的言传身教,感悟到格物致知,诚意正心,只有通过身体力行,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。做好自己是所有事情的起点,坚持爱智慧、自强不息、知行合一,我愿意在我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,一直脚踏实地走好我内心“化鱼成龙”的实践征途。